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,骨微结构破坏,造成骨脆性增加,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。骨质疏松症有哪些表现?
1、疼痛
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,通常是在腰背部开始出现疼痛,占有70%~80%,疼痛也会沿着脊柱向外扩散,在仰卧或坐位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减轻。站立或时间过久的时候就会疼痛加重,尤其是夜间或弯腰以及咳嗽时加剧疼痛。
2、驼背
除了引起疼痛之外,骨质疏松还会引起驼背,通常是在疼痛之后,脊椎椎体前半部分几乎是由松质骨所组成,支撑身体的重量。由于骨质疏松会影响骨质的质量,导致脊椎前倾弯曲加重,最后会形成驼背,尤其是年老体衰之人,驼背的情况比较严重。
3、骨折
有些骨质疏松的患者会出现骨折的情况,这是骨质疏松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。
4、呼吸功能下降
如果胸椎和腰椎已出现压缩性骨折,脊椎就会向后侧弯,导致胸廓畸形,肺活量和换气量就会明显减少,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降,引起胸闷或气短等症。
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(Ⅰ型)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(Ⅱ型)和特发性骨质疏松(包括青少年型)三种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~10年内;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;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,病因尚不明。
最常见的是骨痛的表现,这类疼痛可能会累及全身各个部位,而且出现时间以晚上为主,叫静息痛或者夜间痛。另外,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,很多人可能会出现身高变矮、弯腰驼背的表现。主要是因为脊柱的椎体发生压缩骨折,导致出现身高变矮的情况。但最严重的是容易发生脆性骨折,什么叫脆性骨折呢?指在轻微暴力下患者就会出现骨折,最常见的是手腕、肩膀、胯部、腰椎。上述部位骨折的原因多是轻微的摔倒,甚至弯腰搬重物,更严重的可能打个喷嚏就会发生骨折。疼痛、身高变矮、抽筋,以及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表现。